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A类)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0555-8226038   

   maslgxx@126.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会 > 校园文化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办学情况介绍

2013-03-14   作者:   浏览量:

加强内涵建设 创建品牌职校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办学情况介绍

一、学校概况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位于马鞍山市大学城内中职园区,占地面积59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是安徽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同时也是“安徽皖江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单位。现有在校学生5000多人,教职工280人。

校园建设中充分体现技术先进、资源共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汇集教学、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咨询服务等诸多功能,具有明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对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办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实训与培训的全市汽车运用与维修公共基地和信息技术公共基地。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教学实习实训设备先进,整体办学实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不断改革创新,实施人才强校、突出技能培养、践行服务宗旨、坚持就业导向”的理念和“办学集团化”、“专业建设品牌化”、“教学实训化”的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办学定位:全日制、非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中高职贯通的高等专科学历教育,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专业设置: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信息技术类、电工电子类、机电技术类、经贸服务类近20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为省示范性建设专业;服务方向:立足马鞍山,面向安徽和长三角,为我市经济发展,为产业园区配套,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培养目标: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学校荣誉

多年来,全校师生把“厚德 笃行 务实 创新”的校训、“博学 严谨 敬业 爱生”的教风和“善学 文明 励志 尊师”的学风,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学校先后获得“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市安全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模范职工之家”、“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考察基地”、“省贯彻《体卫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园林化单位”、“省职教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女教职工工作规范化示范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40多项殊荣。

三、办学主要成绩

(一)专业建设上水平

在专业现代化建设上,学校始终坚持以“专业按市场需求设置、学生按市场需求培养”的原则来打造精品专业,采取“壮大拳头专业,发展特色专业”的举措,先后出台了各专业的现代化建设方案;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专业建设专项投入,目前我校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示范性建设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的主打品牌专业。多次成功承办安徽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培训班和全市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能大赛。经过汽修实训基地有专业实训室16个,电气实训基地有专业实训室23个,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有专业实训室6个,机电实训基地有专业实训室9个。现代化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校各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培训和技能鉴定。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全国顶级专家朱军教授、李东江教授、程周教授担任专业高级顾问,为专业发展“把脉”,指点迷津。

(二)师资队伍建设上台阶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校。近几年来,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我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进修奖励办法》、《教师管理条例》、《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等方案,全面实施“名师工程”,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名师”的培养、进修、奖励。

按照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融合,理论与技能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的培养思路,学校认真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先后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和培训,其中有2名教师到德国进修培训,近百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培训。多年来,学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下厂实习和高校进修相结合等举措,培养建设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6人,高级职称65人,技师13人,高级工6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骨干教师29人,“双师型”教师106人,占专业教师的91.3%,企业兼职教师27人。有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全国中职德育优秀工作者、安徽省技术能手、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有马鞍山市首席技师、十大优秀青年教师、十大岗位能手标兵、技术能手、职工技术状元等一大批名师;有我市中职学校唯一认定的名师工作室——孙五一汽车技术教育工作室。

(三)教学改革有特色

1、实施“菜单式”教学改革

为突出教育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和自主性,我校自2009年开始实行“菜单式”教学改革。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具体操作方案,各专业部参照教育部教学大纲并依据专家意见拟订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学生必学菜单。教务处制定了“菜单式”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有关会议落实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以学分制改革推进教学制度创新

我校在全市中职学校中率先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2001年开始进行学分制试点,2004年全面实行学分制。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3,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3,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类课程参照7:2:1比例设置,选修课课时比例占总课时不少于10%。教学计划中周学时一般在29学时左右。同时还开设了20多门技能选修课,允许学生走班听课和“工学交替”。目前我校的学分制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德育学分、课程学习学分、实习学分、特长学分和奖励学分为一体的学分体系。

(四)技能水平大提高

我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建立健全了全体师生参与制度、大赛经费投入制度、大赛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强化训练,近三年,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市级奖项91个,省级奖项63个,国家二等奖1个,国家三等奖10个。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连续6年代表安徽省征战全国技能大赛,实现了该项目在安徽省奖牌零的图突破,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项目也进入国赛并获得奖牌。

我校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坚持学生毕业时取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创造必要条件。多年来,我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参考率达100%,一次性合格率达96%以上,位居同类学校前列,多次荣获全市职业鉴定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近三年来,我校作为马鞍山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充分利用场地、设备和师资优势,为企业在岗职工开展社会化鉴定,承担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年均2000多人次,多次承担全市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培训,承担社区计算机系统操作初级工、餐厅服务员中级工、媒体制作员等社会化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校企合作有成效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我校确立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实现校企“联姻”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向,先后和南京、芜湖等市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数十家校企合作汽修实训基地。2009年我校又牵头组建了“安徽皖江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有31家企事业单位、11家职业院校加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迈上新台阶。2011年,我校与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协议,汽车综合维修工厂、比亚迪汽车4S店项目、交通汽车驾驶培训学校等3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我校还是徽省唯一获得教育部授牌的“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指定学校,是2012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斯必克汽车维修教学合作院校”和美国欧特克公司与中国职业技术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项目合作学校。

(六)教育科研有实绩

产(作)品研发、教育科研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建设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产(作)品研发和教育科研工作,确立了“科研为龙头、教研为平台、产品开发为舞台”的教学理念,从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入手,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积极开展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产品研发和课题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校本教科研活动开展频繁,学校“每个研究室有课题和研发团队”, “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的氛围已经形成。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5项。在全国CN期刊《中国教师》、《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多项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和说课比赛被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主编国家级教材3本,主编或参编省级教材10本,校本教材4本。2012年7月,学校荣获“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七)学生毕业有收获

招生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开设公交车站名,在中考指南上刊登招生信息、制作室外招生宣传展板、学生会、家长会等等多种形式宣传我校办学情况。同时优化招生宣传队伍,大力开展外地招生工作,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与宿州地区的联合办学,多次深入到蚌埠、宿州、和县、含山等地区开展校校合作办学,与南京三江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为学生提升学历提供条件。全体联络员们将全部的耐心和爱心倾注在招生工作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均招生在2500人左右。

拓宽就业渠道,以良好的就业吸引生源。学校建立了从在校学习期到顶岗实习期再到就业安置后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相继出台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流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实习班级班主任责任意识的规定》等文件,实行“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日常化、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推荐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学校不断加强与大型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就业。目前学校与周边的南京、苏州、常州、无锡、芜湖等以及本市泰尔重工,方圆回转支承等2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构建了通畅的、稳定的就业渠道,选择工资待遇优、科技含量高、就业保障好的企业安置学生就业。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在校内举办多次现场招聘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实习稳定率在90%左右,并对所有毕业生做出“在校三年,服务五年”的承诺。

近五年来共有513人升入普通高校,特别是2011年综合高中142人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达线135人,本科达线15人,再创历史新高。有640人对口升入职业院校。我校对口高考成绩更是连续多年位居全市之首,近五年来,有近400人达高职(专科)建档线,13人达到本科建档线,连续多年包揽全市对口高考状元。学科竞赛方面,有1000多人次获省市一、二、三等奖,获团体奖近百项。

(八)德育创新呈特色

学校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直到学生毕业,严格实施“查课堂、查实训、查卫生、查早操、查班风、查寝室”的六查制度,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常抓不懈,实施“德育千分制”管理创新模式,开设《职校生知与行》专题教育课、全员育人值班、师生结对谈心谈话、校园110及时预警防范等多种途径,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力求提高德育管理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体验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塑造。

尤其是以开展校园文体科技节活动为契机,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每届文化节周期一年,每月有主题、质量高、影响大、涵盖范围广。连续多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文体节优秀组织奖。排球、武术、足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多次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奖50余项。以校园网、校报为载体、以文体节、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2011年我校获得“安徽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我校《打造校企融合的文化校园》德育创新模式在全国交流。

(九)资助奖励齐并进

我校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自2007年正式开展学生助学金发放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资助管理中心,出台了《助学金实施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准确核实每个受助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为全部学生免费办理银行卡,发放准确、公开、透明,发放工作可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在整个国家助学金工作操作中,我们规定所有款项使用必须专款专用,要求会计单列帐页,不得挪用。省、市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中心检查组多次来我校检查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我校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奖学金评选办法,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和技能竞赛获得名次,可获得100-20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各班级品学兼优学生、技能操作能手,均可获得奖学金;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达到本科线并被录取一次性奖励3000元。同时,学校每年都拿出事业费的8%(政府标准为5%)用于对困难学生学费减免、资助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每年减免学费均在30万元以上。

(十)科学管理上规范

我校始终坚持“不断改革创新,践行服务宗旨,实施人才强校,突出技能培养,聚焦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规章及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学校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党委、纪委监督执行过程的机制,层层分工、层层落实各项工作。学校有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管理队伍结构合理,部门分工明确,现有13个只能部门。2010年圆满完成了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校级领导班子、中层各部门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化。曾被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多次获得市教育系统年度考核优秀。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重大决策出台都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通过校务公开栏、校园网、广播、校报、会议等形式将能公开的都向教职员工公开,增强校务公开透明度。全面落实安全与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校园安全预防体系,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有序,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隐患排查台帐规范、整改及时;应急预案切实可行,实行“首遇责任制”,校园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连续多年获得“平安校园”称号。

在后勤工作上,我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社会化管理。现在学校把环境卫生、食堂经营和门卫工作等推向了社会,既节资增效又便于管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严格政府财政部门的要求,科学编制预算,合理使用资金,规范财务管理,做到收支平衡。学校的预算由财务“一支笔”进行管理,校内资产全部进入政府财政资产管理系统,接受政府监管。

四、发展目标

新校园,新征程,新愿景。学校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府“建设职教大省”和马鞍山市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管理,深化内涵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提高就业质量,在出质量、创特色、显品牌上下功夫,做精做细,做实做强,与时俱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为中心,增强办学竞争能力,努力发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按照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设施、一流的办学质量,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中职名校。

通知公告 更多